通过对“关注心理健康,提高育人水平——新时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的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新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呢?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
一、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有策略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时刻关注并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帮助他们强立,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或是使访者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心理档案,才能做到在思想工作中对症下药。实施心理普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而一些特别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送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六、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各种活动
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利用广播、校园网、院报、校刊、板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定期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如新生入学时的角色适应,中年级的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应届生的择业问题,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新知识、新动态,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团体训练,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参与意识。
七、搭建家校联动平台,构建高危预警机制
健全完善的的高危预警机制为高等院校有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类心理问题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和强大的支撑。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综上所述,为帮助大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各种困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挑战,培养其健全人格,促成其全面发展,适时在我国高校中普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当做大事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