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学生作品 > 正文

        我和宪法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1-06 14:14:30 作者:许维一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 浏览次数: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北京的许维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和宪法的故事”。

        我的妈妈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从小我就在她的言传身教中接受法律的熏陶,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与威严。但说起我与宪法的初识,则要追溯到2018年我从电视上观看宪法宣誓仪式——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国徽高悬,熠熠生辉。解放军叔叔护送一本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登上主席台。习近平爷爷左手抚按宪法,触摸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右手举拳,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前郑重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习爷爷的话语掷地有声,表达了他对宪法的无上尊崇,以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那一刻,我深受震撼和启迪,对宪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问妈妈:“宪法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呀,就像灿烂的阳光,当你真正理解它时,你就会感觉到被它保护的温暖。”后来,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宪法,我便开始学习宪法。有时,我自己看,粗浅地学习其中的内容;有时,妈妈带着我读,给我解释条款背后更深层的意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宪法是公民行使权利的保障书,是它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的生活。我还明白了宪法是公民履行义务的指南针,每一个公民都要依照宪法,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义务。

        除了学习,我还学着把宪法理念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一件小事,妈妈还夸奖我是自觉遵守宪法、主动宣传宪法的好少年呢!

        那天,妈妈带着我和五岁的妹妹搭乘地铁外出。一路上,我当起了妹妹的小老师:“妹妹,进站前要配合安检,等候列车时要在黄线后排队,别忘了先下后上有序乘车。做文明乘客,可是遵守宪法的表现呢,因为宪法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妹妹认真地听着,点头回应。就这样,在我的带领下,妹妹自觉地接受安检、规范地排队、有序地乘车,尊法守法的意识像一粒种子种在了妹妹幼小的心田里。妈妈在一旁观察,赞许地对我说:“学习宪法果然受益,你不但能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还能指导妹妹,值得点赞!”听了妈妈的话,我十分高兴,身体里仿佛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想,它一定是学习宪法获得的正能量!

        这件小事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宪法绝不是枯燥的条文,它真真切切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温暖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大地;它是滋润万物的春雨,浇灌着田间的庄稼;它是灵敏高效的指南针,指引着人们去辨别是非对错;它还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

        习近平爷爷曾经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作为国家的小公民,我要做宪法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未来,我还会与更多的小伙伴分享我和宪法的故事,号召大家和我一起与宪法同行,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共创和谐社会,同绘美好未来!


        (本文刊载于《青少年法治教育》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