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是没有人会因此想取消圆圈。圆圈就像正义一般没有完美可言,能做到的就只有相对公平,即使不公平的现象依旧存在,但存在即合理。丘吉尔说:“没有最终的成功, 也没有致命的失败, 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我们最缺失的和最遗憾点都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继续前进。
勇敢当然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毫不妥协。我们很容易指责他人懦弱, 但这种指责太过刚性, 缺乏身临其境的同理心。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但是事到临头, 我们也许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勇敢。
在《圆圈正义》这本书里,是一个勇敢的法律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缓缓讲述道德与正义,勾起内心深处的良知。书中讲了很多个单元的故事,几乎每章都像是一个新的世界,指引着我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就是“何为榜样”。
曾经每个人都有仰望过自己偶像或者榜样的羡慕之情,甚至是憧憬自己也有那么一天成为一个优秀的榜样,站在颁奖礼台上闪闪发亮。然而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梦想,最后的结果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因为“知道”和“做到”是一个天生的鸿沟,很难跨过。在成为一个榜样的道路上也仍然难免折腰。
榜样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努力了也许会成为榜样,不努力永远也不能成为榜样。
罗翔老师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榜样就像是印钞的版样,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可复制性”。所以人们通过一个版样去批量生产钞票,就像无数的人的努力获得榜样的成功。如果榜样的成功不可复制,那它只能是天才或者奇迹,因为这一类是少有的,更是难以复制的,但是并不代表就没有奇迹的出现,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说不定下一秒,你就是个奇迹。
榜样就如草上之花,草败花枯。让幸福感持续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感恩的心、谦卑的心接受一切成功与失败。
当有一天我们有幸成为榜样熠熠生辉的时候,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涌上心头,但这种抓不住的虚感是会消失的,也许是睡醒一觉也许一周也许下一秒,但不变的结果是这种幸福感必然消逝。一时的榜样并不能让我们成为时时和世世的榜样,“榜样”二字都是木字旁,这也恰巧在警醒着我们,木头会有腐朽的一天,如果不加以行动,最终它就会像秃鹫食腐肉一般的难以坦然自若。
当你成为了榜样的时候,你会感谢很多人。毕业论文感谢你的导师,写的时候感谢你的室友忍受你不分昼夜的敲击键盘,构思的时候感谢那些和你争执的人,让你在灵光乍现的时候抓住了这个伟大的命题。但不可以过度感谢自己,稍有不慎,迎接你的将是跌落高台的粉身碎骨。在剖析榜样一词的概念价值时,罗翔已经是“法大榜样” ,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推心置腹说出这样一番话。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比方,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位置。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本身真正的价值,那么结果也可能会是明珠暗投,狂妄自大。
同样的一瓶水,放在便利店里标价三元,放在高档西餐厅里就可以是三十元。其本质是此刻它所身处的高位对其是一种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其实这瓶水的真正价值还是那三块钱。反之,明明是三块五的泡面硬要成为国宴上的一道菜,那只能是自卖自夸,因为它不清楚自己本身的价值是多少,所以定位出现了错误。
如果你认为是你自己的才干、智慧让你获得了成功, 那你注定不会幸福。因为这样的你在成功时, 你会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在得意中自我毁灭; 在失败时, 你会自怨自艾、愤怒嫉妒, 甚至自寻短见。
真正的榜样在我们的内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和良知。良知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就像法律追求公平正义,而良知也是公平和正义的尺度。
顺从良知的呼召, 做一个真实的人, 无论在顺境和困境, 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 克制人性的幽暗, 一个行在光明之中的光明之子才是真正的榜样。
成功的榜样不完全取决于你的知识、价值、财富,而是你选择成功的底线,是人性中熠熠生辉的良知。
詹姆斯·斯蒂芬曾写过,我们立于大雪弥漫、浓雾障眼的山口, 我们只能偶尔瞥见未必正确的路径。我们待在那儿不动, 就会被冻死; 若是误入歧途, 就会摔得粉身碎骨。我们无法确知是否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该怎么做呢? “你们当刚强壮胆”, 往最好处努力, 不要说谎, 我们要睁大双眼, 昂起头颅, 走好脚下的路, 不管它通向何方。如果死神终结了一切, 我们也拿它没办法。如果事情不是这样, 那就以大丈夫气概坦然走进下一幕, 无论它是什么样子, 不要做巧舌之辩, 也不要掩饰自己的真面目。
今早大雾四起不见阳光,但我知道,它就高悬在云端。
惟愿诸君不失真心,心怀正义与良知,做一个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