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心理处于发展的敏感期,面对自己的学业、情感等一系列事情,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长期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心境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高校不能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应同步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特点与需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改善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具体形式主要包含: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团辅、朋辈帮扶、环境氛围引导、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大学生的成才、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施机制无法满足越来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大学生心理方面障碍率近几年超过了 17%,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因为考研就业等压力自杀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二、以“T大学”为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针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注重在问题出现后的处理,而非是在提前预防上下功夫的教育机制。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不够,虽然配备了兼职的心理教师,也只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咨询对象和授课对象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工作主体责任以外的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法做到及时掌握。
(三)用于服务学生个案咨询的场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及时的咨询工作。
(四)目前,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如班级心理委员)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有限,不能给予学生准确、有效的引导,亦不能在学生的互助与自助能力上给予专业的指导。
三、立足本土开创自助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方法、拓宽渠道,改善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之路。以T大学为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究:
(一)研发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身心舞动训练》,帮助学生以自助的方式缓解焦虑、忧郁、烦躁等情绪状态,从而降低心理问题发生频率,构建了从心理问题预防上下功夫的教育机制。
《身心舞动训练》心理特色训练课程采用非语言表达的授课方式,通过觉知身体——深入情感;感受伤痛——识别人格;形塑动作——探索自我的模块设置,来实现提高自身觉知、读懂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内涵、通过身体舞动疗愈自我,从而减少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课前课后的测评数据对比,心理问题学生由原来的占比42.17%降低至4.3%。通过身体舞动与内心的探索与连接,学生们由原来抱怨外在世界的不公转向探索内心的需求;从他助(寻求咨询师帮助)转向自助与同学互助;从原来的不善言谈与自我封闭转向用绘画、舞动等多形式的分享与传递……真正的获得了自我成长。
图1:自助式《身心舞动训练》课程的应用与实践图示
(二)运用专创融合的创新理念,开发哼叽心理APP——自助式心理服务软件。通过虚拟沙盘室、VR宣泄室、虚拟咨询室、咨询师入驻等功能的开设,创新性的实现了沉浸式、趣味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个性化的心理定制服务。一方面,自助式心理疏导服务软件可以同一时段接待多名学生咨询,有效解决资源与场地的局限;另一方面,平台不仅可以吸纳全国各地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入驻,还可以为T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解决了T大学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又弥补了咨询师短缺的不足,创新性的搭建了线上心理疗愈平台。
图2:自助式心理服务软件的应用与实践图示
自助式心理服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使学生们足不出户进行平台的预约与咨询,相比线下咨询,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同时,平台中的虚拟沙盘室VR宣泄室不仅给予学生自我探索、情绪减压、心灵放松有效的引导,还能在学生的自助能力上给予专业的指导,使学生从被动求助转变为主动探索,极大的降低了心理问题发生的机率。
四、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持续探究与发展
(一)开设《身心舞动训练》公选课,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大纲等成果结集,后期拟每一学期做一次总结凝练,形成长效运转机制,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
(二)继续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心理疗愈课程体系,借鉴《身心舞动训练》的实施经验,延申开发更多艺术疗愈课程,如:《园艺疗愈》、《绘画疗愈》、《正念疗愈》、《朗读疗愈》等,全面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新模式。
(三)结合自助式心理服务软件和多学科融合的心理疗愈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情绪疏导、自我认知等方式、方法与效用,进而建立创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成立高校“艺心理”辅导员工作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带动更多的辅导员共同成长,并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形成资源共享链,并全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适用性经验的推广。
五、结论
本文通过大量而广泛的调查与实证,了解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及成因,并从教育机制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构建自助式心理服务平台和心理疗愈体系。第一,自主开发“哼叽”心理APP——自助式心理疏导服务软件,开展创新性、沉浸式、趣味化的线上心理服务。第二,通过《身心舞动训练》疗愈课程,将非语言表达形式运用于心理探索和觉察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途径缓解日常焦虑、忧郁、烦躁等情绪状态,从而降低心理问题发生频率。希望以人本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创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齐卫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A].科教文汇,2021:155-158
[2] 琳达晓乔. 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4-7
[3] 魏兆瑜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25(2):321-325.
[4] 王彦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
[5] 高宁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