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不治已病治未病——打好心理防疫针
        原创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刘宝2022-10-28
        字号:AAA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为提升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重要原则。

        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为提升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重要原则,我们不仅要处理那些已经发生了的明显的压力性事件,更要做好预防,同学们需要树立日常保健意识,关爱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察觉并积极处理应激事件,慎重对待各种小问题、小压力,防止小问题积聚成大事件。

         

        关键词:心理防疫, 应激, 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居家、网课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特殊事件逐渐变得不特殊了,一些压力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如果就此放松警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风险的。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我们日常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了,因之而来的偶发性事件无法预料,也就是说总会有很多无法预知的压力事件(也称应激事件)会不期而遇,在注重解决实际的压力问题时,还有一点甚为重要,就是预防,增强免疫力,不治已病治未病。

        一、预防为重,打好心理防疫疫苗

        面对应激事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来缓解压力感,于是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应对策略,也就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当个体面对新异、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刺激时,或当前情景超出个体承受能力时,表现出与平常不同的特异性反应。应激事件和应激反应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同学们往往对应激认识不足,一说到压力事件,总觉得那些很明显、影响程度高的事件才算压力事件,明显感到不适的体验才算压力感,这些认识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心理保健不仅要处理那些已经发生了的明显的压力性事件,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就是预防,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同学们需要树立日常保健意识,关爱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察觉并积极处理应激事件,有些小问题也需要认真处理,因为小问题的不断积聚才是产生大问题的主要原因。例如: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心里虽不痛快,但是想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不去和对方就这事详谈了,但是心里面却留下了一丝芥蒂,这样的小芥蒂如果不断增加,则有可能悄悄地改变了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就好像不自觉地带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别人,刚开始的时候眼镜颜色很浅,我们感觉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镜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而我们又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地适应了颜色变化,那么对他人的认知就会发生扭曲,看到的人和事实际上已经变色我们却不自知,人际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因此,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提倡不要因事小而不为,小摩擦要“大处理”,消解问题于萌芽,其实很少有心理问题是因为突变产生的,渐变才是常态,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应牢记心头。表现在新冠肺炎引发的心理压力方面,我们仍然要加强日常训练,不是要在遇到疫情导致的封闭管理等事件时再采取行动,而是要在当下环境中注意身边的各种小事件、小烦恼,认真处理,就像打疫苗一样,心理防疫的疫苗就是小的应激事件,而不是大的压力事件。

        image.png 

             image.png      


        二、小事情要重视,解决无所适从感

        长时间处在相同而相对单调的环境中无法外出,有可能会引发暂时失去过往所熟悉的那种控制感和价值感,从而产生无所适从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学可能会不受控制地刷手机,觉得无聊、烦躁……心理专家建议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有控制感或者有价值感的事情,例如以下活动:

        (一)清洁劳动类:拖拖地,打扫一下卫生,整理房间,营造一下“新环境”。

        (二)集体运动类:和同学做一些室内外运动,跳绳、跟着app锻炼等。

        (三)游戏类:同学们肯定会觉得,打游戏还用教吗?这不谁都会吗?但这里的建议是同学们可以在网上玩一些益智休闲、侧重社交合作的游戏,有助于增加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四)休闲手工类:看电影、听歌、学书法、练习简笔画等。

        (五)储备知识类:看一本书,制作一个PPT或思维导图;在网上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


        image.png


        三、系统化提升心理免疫力

        在心理健康领域,我们提倡系统化心理保健理念,增强心理免疫力。所谓系统,就是一个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互相之间有联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生存在不同的系统中,小到家庭、大到学校、公司乃至国家,都是系统。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上下级的命令、谁和谁合作、谁向谁汇报,也可以是规则、物理定律(万维钢, 2018)。那么作为大学生的个体,也一样生存于各个系统之中,面对应激事件,你的相关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了吗?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的,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对自己进行评估并作改进的地方,家庭、宿舍、班级、学校都是大家的系统,这里面的人和各种要素都可能转化为应对压力的资源,只是我们时常会忽视这些领域,我常常和同学们举例,除了课上的几十分钟,大家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还有哪些沟通互动呢?时长有多少呢?教师是我们在学校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他们不仅仅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的,教师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处事方法等都是同学们的资源,这些资源往往因为大家不去主动把握而流失了,这就是我们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系统的一个例子,请大家自己深入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系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了,这些都是我们身心成长的有利因素,同样是面对未来疫情变化带来的压力事件的预防性因素,不可不重视。

             

        image.png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心理防疫能力,我们一定要注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在没有遇到明显压力事件的时候就做好日常关注和训练,打好心理防疫针,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莫测的今天,预防性训练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作用,它将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打造强有力的保护层。



        [责任编辑:刘鹏,杨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为提升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重要原则。